一眼穿越千年,4月7日—5月15日,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西夏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贺兰山的记忆——西夏陵出土文物展”在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出。展览展出百余件西夏王陵出土文物,透过这些罕见的器物,为我们揭开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族文化相容并蓄的神秘西夏史。

珍贵的出土文物,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重磅文物 阐释中华多元文化


(资料图片)

“这些文物充分阐释了西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西夏博物馆带来的都是重磅文物,展出的140件文物中,国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17件。展览被分为西夏历史、西夏陵的营造、西夏陵出土文物三部分。

“真是难得一见,大饱眼福。”在博物馆三楼展厅,几位正在参观迦陵频伽(妙音鸟)的文史爱好者告诉记者,据他们观察,此次展出的妙音鸟与泉州庙宇建筑中发现的妙音鸟有共通之处,不同的地方在于宁夏出土的妙音鸟一般见于建筑的屋脊中。

二级文物迦陵频伽(妙音鸟)

造型独特的碑础、龙形琉璃套兽、红陶兽面纹瓦当、石雕龙栏柱、迦陵频伽(妙音鸟)……展出的一件件文物,无不展示了西夏文化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兼收并蓄,取吐蕃、回鹘、契丹等各民族文化所长,体现出多元文化共生的特征。

“此次展览的大部分文物即是来自西夏陵考古出土成果。”据介绍,屋脊兽、魔羯、迦陵频伽等佛国神灵表达了西夏王室对彼岸世界的期待,精巧的建筑构件展现了西夏人民发达的营造技术,精美的绘画和石刻体现了西夏文明高超的艺术成就,耀州窑、湖田窑瓷器揭示出西夏与宋、金的密切贸易关系……砖瓦碑雕间尽显王陵气派,为我们勾勒了古老西夏的轮廓。

红陶套兽

9座帝陵 书写西夏神秘历史

据了解,西夏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郊,是西夏皇家陵园所在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园之一。

11至13世纪,党项族以宁夏一带为核心建立西夏政权,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历经十帝,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西夏文明。西夏崇佛尚礼,有独特的文字和多元融合的艺术风格。1227年,西夏被灭。

西夏灭亡后,被毁坏的不仅是城池宫殿,西夏帝王们在贺兰山下精心营造的一座座陵墓也未幸免。报复性的破坏加之后世的盗掘,以及西北风沙的长期侵蚀,只剩满地的断碑残垣和平地凸起的塔状土堆。

佛教中的神灵“魔羯”

西夏王陵的记载最早见于《宋史·夏国传》,只记载了9座帝陵的埋葬者和陵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庆王朱栴(zhān)编撰的《宣德宁夏志》中记载:“贺兰之东,数冢巍然,即伪夏嘉裕诸陵是也。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人有掘之者,无一物。”从后世关于这片陵墓的零星记载可以看出,即使是时代相距不远的明朝先民对这段历史也是不甚了解。

据悉,真正揭开西夏陵神秘面纱要从1972年对其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开始。经过长期的考古研究,确认了9座帝王陵和271座陪葬墓,以及小部分陵墓主人身份,并在陵园的建筑、规制、装饰、布局等方面有重大发现。从陵墓可以看出西夏文明糅合了汉文化、草原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并形成了新的风格。(海都记者 林良标 吴日锦 通讯员 梁白瑜 文/图)

上一篇:辉瑞牵头!300多家药企高管联合抗议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